小型游艇安全管理隐患重重
小型游艇历来是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船型,一般为大马力玻璃钢高速船,长度在5米上下,乘客定额在7人左右,限定航行风力4级以下,在划定的专门营运水域(一般是离岸1海里范围)营运。 以秦皇岛市为例,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小型游艇因为船速快、操纵灵活、乘坐惊险、刺激,深受船主和游客青睐,此类游艇数量约占秦皇岛辖区游船总数的85%以上。但由于发展速度快,分布地域广、少数游艇船况较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经常有随便乱穿航道、跨越航区航行及超额载客、冒险超抗风等级出航等违章现象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就小型游艇事故的预防与救助,试做如下探讨: 一、引发小型游艇事故的主要因素 1、政府及景区管理单位行政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小型游艇,属于乡镇船舶的一种,据规定,应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海事部门只能检查督促。但由于地方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员安置不到位,导致现场安全监督力量不足,监督力度不够,以至出现管理漏洞,导致事故的发生。 2、从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驾驶船舶航行。小型游艇的从业人员,多为沿海渔民改行而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满足游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进入港池内观看灯浮标、抢越进出港大船船头、超额载客、超抗风等级冒险航行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3、从业人员缺乏救助知识,应急反应预案不健全。由于乘座小型游艇的游客必须穿着救生衣,且航行范围是离岸1海里的近海海域,即使发生小型游艇倾覆,如果发现及时,救助方法得当,伤亡事故完全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但在今年5月秦皇岛发生的一起小型游艇倾覆事故中,由于从业人员忙着救艇外落水的游客,没有及时将翻扣的小型游艇翻转过来,导致艇内扣压着的落水小女孩溺水而亡。事故说明,如果有一套健全的《小型游艇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在发生事故以后,立即启动,救助行动能够有序进行,救助人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即使从业人员没有救助知识,其他人员也可将落水女孩迅速救起的,把事故损害降到最低。 4、海上安全导、助航及岸上宣传设施配备不完善和不规范。目前,秦皇岛各景区导、助航设施五花八门,有的只有简单的防鲨网用来分隔旅游区和游船区,且标志不明显,小型游艇时速很快,在急驰的时候难免存在无意识超越航区的行为,潜存较大安全隐患。景区内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牌、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较少,当地政府的景区管理部门在宣传设施的配备上,投入的资金少之甚少,几乎不曾重视。 5、涉及小型游艇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有效、协调有序、职责明晰”的管理机制。小型游艇涉及的管理部门主要有海事、港航、公安边防、海洋行政、旅游等管理机构,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没有行成定期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各类安全管理信息不能共享,行政管理资源不能有效整合,致使管理效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小型游艇事故的预防 首先,小型游艇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责任制的落实,笔者认为,海事部门在督促地方政府签署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同时,要真正监督、协助地方政府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责任制网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派懂业务的监督员,深入到各个景区管理部门,帮助其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对安全管理员进行业务指导或举办“小型游艇安全管理员培训班”,让他们懂得安全工作“管什么”和“怎么管”。 其次,应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并适当组织小型游艇事故搜救演习,增强巩固从业人员的救助知识与能力。针对小型游艇营运季节性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特点,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小型游艇培训机制,并且严格考核制度,直接与船员证的考试取证挂勾,以引起从业人员对培训学习的重视。在小型游艇营运空闲期,或暑期营运前,建议结合培训所讲述的搜救知识,由海事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当地政府参与,举行小型游艇搜救演习,这不失为是一条增强巩固小型游艇从业人员的救助知识、提高搜救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积极督促地方政府配备齐全海上安全导、助航,及岸上安全宣传设施。海事部门要积极协调督促指导地方政府配齐醒目的小型游艇停靠码头、乘客上下船艇设施及航行标志、隔离设施,建议在进入景区醒目的位置设置安全警示牌,宣传画等,以保障小型游航行和游客的安全。 第四,建立小型游艇安全管理机制,以“大旅游”的管理方式,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目前,秦皇岛海事局正在推动建立秦皇岛水域旅游船艇安全管理新机制。新机制的内涵体现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多方责任制,其表现形式是由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安监、海事、港航、公安边防、旅游等管理机构共同作为船舶和旅客安全的管理方,而景区和船东共同作为船舶和旅客安全的经营方,双方形成旅游船艇的共同管理新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新机制的建立形成安全管理链、责任链,安监、海事、港航、公安边防、旅游等管理部门及景区和船东各负其责,共同促进秦皇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新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要形成由安监、海事、港航、公安边防、旅游等管理部门与景区和船东的信息沟通链,通过成员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秦皇岛水域旅游船艇安全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必将使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各种安全管理责任制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促进秦皇岛旅游资源的优化,为秦皇岛旅游经济持继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